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魏文靖墨迹卷为吴平斋甲子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六
魏文靖手墨尺牍,卷前佚脱。因首有「文向」二字,遂题为《文向帖》,亦阁帖例也。前段为李全陇西之称,当时讳忌可想。彭义斌以忠义死,时青反覆,盖无足道。所制置」者,徐希稷也。为所制,至以「恩府」称,「恩堂」称其妻杨氏,首足倒置,即此札中所「以儿子畜之」也。后段为济王竑事。史弥远当国,济王以无罪被废,逼缢。诸贤请从优恤,理宗弥远所惑,不用其言,悉行摈黜。至端平德祐间,赠谥有加,其端实由真、魏诸贤发之。西山秘书郎礼部侍郎,谓吾徒急须引去,使庙堂知世有不为从官之人。张行甫上封事后,即请补外,遂出知赣州文靖此札亦「富公、温公辞副枢不拜,在先朝往往有之」。今了翁思辞工侍,举朝惊怪,当时奸相秉国,士气颓靡,非诸公孰为振之?即此半札,使袁和叔真景元张行甫、洪舜俞诸贤䡮迹绰略具见,良可宝贵理宗即位宝庆改元,始有济王夺爵逼缢之事,真、魏之黜,在是年冬牟成甫跋乃谓此书之作在宁宗嘉定时,谬误可笑。成甫之祖存叟,为鹤山门人,即跋中所称「先祖光禄公」者,不应舛戾至此,伪跋无疑。松雪语意率略,推许牟兄,同一伪耳。吴平斋得此卷,不远数千里寄至湘中,属为题记。人事录录,久置案头,今一棹东游,小住金陵。时克复未久,城内外一片荒芜,拨闷记此。闻吴越兵燹之馀,平斋收辑金石书画甚勤,现在焦山修志,良觌匪遥,当获纵观畅论。复系小诗,以为之券。
当时所贵侍从臣,欲去未去犹龂龂。
讲学结习乃有此,后来公论魏胜真。
同时乃有张行甫,风节棱棱肖其祖。
乌乎此札良足珍,道味渊然见书矩。
焦山故人招我东,先以此楮随飞鸿。
越吴文献恣蒐坠,压倒当年岳倦翁
池阳月试策问(七)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敌国相持,岁月已久,忽遇其时,是天授也。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范蠡所以不听吴王之行成,而子房汉高帝追兵于鸿沟也。
若夫抚机不断,英雄遗恨,亦或有之。
方曹公入汉中人一日而数震,此取蜀之时也。
若用司马懿之说,乘胜而压之,蜀亡必矣,而曹公不从。
吴、蜀相攻,孙权无故而称臣于魏,此伐吴之时也。
若用刘晔之说,蜀攻其外,曹攻其内,虽未亡,江东危矣,而文丕又不从。
何耶?
当先主败于白帝,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徐盛、潘璋谓备可禽,请复收之,此胜势也,而陆逊不用。
及丕、睿继尽,而幼童用事,殷礼言于吴主,欲数道大举,犄角并进,以定华夏,此至计也,而吴主又不用。
何耶?
蜀失荆门,下阻三峡,窥吴无路,独有岐山可撼关中
曹休之败,贼疲于西,亮乘其隙,大兵疾驰,而魏已有备,几于无间之可乘。
然亮每出,祁山一路耳。
若他有间隙,亦兵法之所不恶也。
魏使主婿夏侯懋守关中,见谓怯而无谋,魏延欲以奇兵出子午谷,乘便取长安,亦一机会也,而亮靳靳以为不可,又何耶?
三国形势大略相若,而不可以并一乎?
抑时至不取,而卒成其鼎峙之形耶?
茂明之。
司隶奏单安徐盛 东汉 · 朱宇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此等皆宫宦昆叔,刀锯之馀,横蒙恩私,剖符三河,不能思展命力,以答天地,敢张豺狼之口,吞噬百姓之命,罪深衅重,人鬼同疾。
臣衔命操斤,剪其凶丑,辄考核贼罪,事皆伏上袁宏《后汉纪》二十二,「延熹八年膺起家为司隶校尉河东太守单安、河内太守徐盛中常侍单超徐璜之弟也,凭宠干纪,渎货害政,沛国朱宇尝为司隶校尉,奏安、。」)
读书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窗明晴日小楼居,静坐閒翻案上书。
理路渐通文向熟,试将回向此心初。
吴 徐盛 晚唐 · 孙元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
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曹丕伐吴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平斋集》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五
魏世祖东如许昌,大兴军伐吴。
亲御舟,循蔡、颍浮淮,如寿春,至广陵
徐盛为疑城,自石头至江乘,一日而成,又大浮舟舰于江。
时江水长,帝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
帝舟遇暴风,漂荡几至覆没,乃旋师。
臣闻江流汤汤,万古一天险也,而飞渡者有之。
曹操之至赤壁曹丕之至广陵佛狸之至瓜步,逆亮之至采石,皆望洋夺气,或且送死,岂长江随时而为险夷耶!
天险在势,人险在德与政
君无阙德,天人交助,夫谁敢犯之?
其次朝无阙政,纪纲立,赏罚明,号令信,任贤使能各当其材,则人谋咸赞,国势增彊,坐有以制胜矣。
之再饮江窥吴,辄自废而返,非特川后之效其灵。
孙权为国,靡政不举,谋臣勇将,咸乐为用,疑城相望,巨舰相衔,而胆落。
天限南北,宜其不敢以一衣带水易视之也。
是知天险待人险而固。
德政增修,胜势在我,东南有太山之安矣。
论备敌之策封事绍兴三十一年正月 宋 · 沈介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二
臣窃惟今日之虑,莫若备敌之策为急。
臣敢首言其失,而条具所以备之之策。
臣闻天下之事,未有不失于恃而败于忽者也;
不虑其有患,虑其忽于有恃者也。
恃安则忘其危,恃无患则忘其备,而忽生焉。
观事之可疑,曰未为然也,闻人有言,曰其过虑也,其肯思患而预防哉?
事至而图之,将何及矣!
朝廷弭兵和戎二十八年。
向者敌有可疑之衅,天下举忧之,而朝廷失于恃。
非特天下忧之,在朝之官、有位之士,秉钧枢,执纲宪,与夫左右侍从之臣,举皆忧之。
退朝而族谈,平居而窃议,扼腕忿怒,仰屋太息。
及乎进而有言,则又皆容悦之说,而忘其所奋怒太息矣。
自古强者制弱,向敌之与我和也,将爱我耶?
抑亦力之有所未至耶?
揆情而言,固无爱我之理,则亦力有所未至耳。
迩者规摹举措,日异而月不同。
陛下观之,岂能晏然而无所为乎?
或者谓曰:「誓约至坚,币帛至厚,可以格奸心」。
过矣!
昔日吴濮有衅,楚之执事岂其顾盟?
由古已然。
又况虑大事者不计其小利,岂岁币之云乎?
则又云:「彼方肆虐,民孰为用?
旱蝗日起,兵孰为动」?
亦过矣!
《传》曰:「吴方无道,必弃疾于人,犹足患卫」。
已事之验也。
又况城汴之役,执事者不止数十百万人,而谓民不为用,兵不敢动,岂其善料者哉?
此臣所以妄论今日之失于恃也。
臣愿陛下勿恃和之可久,勿恃兵之不动,戒如敌至,无忽于备,而后可为也。
顾今大患有二:一曰国论不定,二曰威令不行。
二患不去,虽欲备敌,将有所不可能。
何谓国论不定?
备敌之策不过有三:征也,和也,守也。
三者之说归于一,然后敌可备。
征固力所未能,和亦理难必恃,亦守而已。
庙堂之上,缙绅之间,同乎守之说。
而臣谓国论未定者,盖有守之之说,而不见守之具也。
边候之书若有所闻,则焦然以为忧也,色动而虑乱,旬月之间则又皆忻然忘其忧矣。
国论如此,犹未定乎!
且陛下委重而待理者,不过二三大臣
朝夕所陈,固可见三者之策,其定已乎?
无乃泛然而无所主乎?
大臣之论如此,陛下虽欲有为,谁与共之?
臣愿陛下与大臣断为一定之论,必专为守,无复异论,而后守之具可言也。
所以为守之具,又必一一而讲之曰:地孰为要可以宿兵?
将孰为先可使当敌?
兵谨于阵,粮谨于储,将守淮也?
将守江也?
越淮而战,斯守淮矣;
越江而战,斯守江矣。
虽用兵不可预料,然是数说者不可不讲也。
吴、备禦之计孰可循?
南北战守之形孰可用?
此论一定,断然勿移,旬岁之间,守具备矣。
何谓威令不行?
闻之《书》曰:「威克厥爱,允济」。
威不立而欲立事,虽圣不能也。
曩者,秦桧盗权,威福自己,宸断赫然,收还权柄。
三省、枢密院,奉行威令者也,属者朝命取刘宝军二吏以为黄鱼垛之用,讫不禀承,而三省莫敢谁何。
本兵之臣坐庙堂以选三衙之卒,文符既下,却而不视,顾乃私还之,而枢廷亦未闻议其罚者。
万一当敌,欲望号召以为臂指之用,讵可得乎?
臣谓大臣当审己而不当远嫌。
大臣远嫌,则小人必乘其间矣。
臣伏愿陛下明谕大臣无多为令,无专议令,其有慢令者,悉以上闻。
罚惟必行,勿阿贵近。
如此则朝廷尊矣。
二患既除,而后守之之策可言也。
守之之策,其要有四:一曰御将,二曰训兵,三曰先声以夺敌人之气,四曰弃瑕以用度外之士。
何谓御将?
臣闻之,善御将者莫若高祖
以信、越、英布之伦,至固陵而始分之以地,虑其贵而骄也;
淮阴之能,已破赵则夺其军,易置其将,虑其大而专也。
今诸将之视信、越,计功角才,岂可同年而语?
而实处三公、权兵柄,至二十年,志得气盈,傲视朝廷。
彼其至此,果何道耶?
不过掊军士之廪以利其赢,诡尺籍之数以私其禄,为贾人之行以肥其室。
家既富矣,宝货珍异丛于前矣,于是为市宠媚灶之术。
宦官之徒有所谓承受者,为之囊橐以利其货,为之游谈以久其权,曲意以覆其愆,巧言以溢其美。
虑忠良之臣进说而间己,则内外合辞,倡为一说,曰彼之握兵将桓温与?
若专权而久,将如禄山之类。
古岂无其人耶?
刘向日数称燕,盖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不肯言,正是类矣。
士大夫平昔号为鲠亮者,叹息而已,未有敢倡言于朝者。
盖其阴谋固结,牢不可破,必败而后已,陛下所宜深察也。
为今之策,莫若罢其承受之官,而黜其珍异之供,自然畏威听命,安敢慢乎?
或曰:「结其心于平时,所以冀其用。
迎而折之,非策也」。
臣曰不然。
厚其禄,宠其官,而临之以恩,所以结其心也,非为纵阉宦之臣以为囊橐,而珍异之献以悦耳目,剥军廪为贾人也。
唐肃宗灵武,势单力微甚矣,李勉劾背阙之将,而朝廷以尊。
况在今日,而士大夫罔敢正论诸将,岂理也哉!
臣愿陛下断而行之。
若曰谋之左右,皆其党也,虽欲行之,不可得也。
何谓训兵?
大将听命,然后精择裨校,各分以兵。
大或满千,小则数百,使训练既成,才之能否,将不可掩。
一旦有警,大将守正以当敌,小校制奇以立功。
考之国史,训兵之事,祖宗未尝不亲也。
其幸后苑,幸玉津园,幸金明池武台,幸便殿,或曰出习战也,或曰出校猎也,或曰阅战士也。
又往往引之内庭,亲授阵法,故能作五季之衰,为大宋之盛。
陛下以马上再造中兴之功,自通和后,训兵之政渐弛,而诸将专其任矣。
今之诸将,岂有长虑深计,国尔忘家者耶?
运土木以为技巧,岂复使之执兵?
操奇赢以行贾,坐市区以谋利,岂复使之行战?
缓急有用,驱不素教之兵,付之贪鄙慢令之将,其祸可胜言哉!
臣愿陛下万机之外,虽翰墨之习,图史之玩,有益而无损者,亦姑置之,专以阅武为事。
在二三大将谕以至意,俾各条小校才能,给以军兵,量其才而多寡之。
试之以艺,责以月日而训谕之。
军为几校,校习何艺?
陛下早朝而退,引数校以角艺。
其精习者厚其予,其怠惰者严其诛。
圣心留神而人自励,不过一岁,不患不为精卒,虽横行天下可也,况守备哉。
何谓先声以夺敌人之势?
臣伏读国史,澶渊之役,虏盟而退,常有轻中国之心。
当时大臣摅为长策,建立北京
虽未始迁都,而虏挫气矣。
迩者,敌人驱百万之夫为城汴之役,穹庐之徙盖将有日。
《传》曰「城虎牢以备郑」,此敌计也。
观其举措甚异,万一南下巢吾汴都,其距长淮不远千里,胡行如鬼,一二日而至也,则吾又安得高枕而卧哉?
纵彼未动,吾能无虑乎?
臣谓及其未徙也,为计以夺其气。
宗建北京之策可举行焉。
建康北距长江,古为都邑,谓宜亟下明诏,修宫室,治百司,将为巡幸之举。
彼之未徙,我不先动,彼之将行,我则前迈,纵彼恃强,能不疑乎?
一二年间,我备修矣。
或曰:「虏强而恃虚声,促之战也」。
臣曰不然。
《传》曰「城濮之败」,谓楚不能师也。
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理则然也。
魏文孙权,责质子
徐盛请为疑城,植以苇萧,以假楼,诸将谓无益,而独用焉。
卒之退魏者,疑城也。
不意而为疑城足以走敌,先事而都邑,而曰虚声者,惑也。
则又曰:「都邑之城,宫庭之度,百司之葺,劳民费财,在今胡可」?
臣曰不然。
陛下俭德,冠乎古昔。
宫室粗备而已,百司茍全而已,都邑不必城也,增陴而已。
又曰:「天子之都,城守不固,可乎」?
臣曰不然。
《传》曰:「今吴是惧,而是城,守已卑矣」。
敌方覸然有吞噬之心,而吾恃城以为固,岂策也哉?
敌之来,从越江而前,战有进而无却也。
何谓弃瑕以用度外之士?
魏无知陈平也,高祖疑而问焉,无知曰:「臣所进者,才也。
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己之行,何益于胜败之数?
臣进嘉谋之士,顾足以利国家尔」。
卒之出计而成汉业者,陈平也。
国家承平日久,崇尚礼义,敦固廉耻,士大夫一行之失,清论不容,一事之愆,终身自堕,彬彬济济,美矣,顾于今日之用似未适也。
而议论之士狃于素习,犹执前说,录微瑕而不顾可用,以一眚而论人终身。
用之太狭,而责人太过,谁与共功名哉?
臣所谓用者,非器用也,置得其地而勿遗才尔。
朝廷之上,儒学之官,清望之臣,自非才行兼全,器识两茂,不可以膺其选。
若理财谷也,治郡县也,临边鄙也,校军旅也,如此虽大过犹将用之。
十步之地,必有茂草,孰谓今日而无其人乎?
或曰:「朝廷隆礼义以范天下之人,犹或违令。
今而弃瑕,是诱之为过也。
且罪戾之人一闻此声,群起观望,何以待之」?
臣曰不然。
弃瑕而用,责其功也,非尊宠也。
才可用而贳其过,责其后效,直不弃之耳。
负罪而无其才者,敢几之乎?
臣愿陛下与大臣议而责以求才,与台谏言而谕以使过。
如此则实才辈出,何用而不可哉?
四策既行,而勿夺于群臣,勿移于左右。
如将不畏威,兵不习战,敌人不惧,实才不进,则横尸伏质,臣实任之。
虽然,图之不可以不亟,为之不可以不力也。
及今而图之,恨其晚耳;
疾而为之,惧不力尔。
若曰玩岁愒日以幸目前之利者,非臣所愿闻也。
深念祖宗二百年社稷垂业于陛下者,望尊安之也。
东西二百州生灵属心于陛下者,望生全之也。
所望尊安者,今有阽危之忧;
望生全者,今有涂炭之虑。
忧心醉于群臣,危言骇于田里,而朝野情状曾不必闻于旒扆之前。
陛下圣明,曾不思此,胡为而至是哉?
诚能斥去邪佞,却导谀之说,息弛嗜好,作自强之志,去素餐之臣,则士思赴功名,诛慢令之将,则人思效智勇,无偷一时之茍安,幸敌人之不至,战战慄慄,若疾之附身,社稷之危,庶可安乎!
生民之命,庶可续乎!
然臣尚有虑焉。
天下之事未有不成于断而毁于疑者。
断者,非谓临事而断于一时,谓其言不可摇,不可久而变也。
疑者,非谓决择而有所疑,谓闻忠言而用之,奸人得以计而惑也;
谓其见事功之未成,久则渐而閒矣。
诚能立断如初断之时,弃疑如决疑之日,则无虑矣。
孟子曰:「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赵充国曰:「明主可为忠言」。
臣虽至陋,亦岂敢以宣帝事吾君,而自处充国之下,以背孟子之训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六。)
「断者」二字原无,据文意补。
吴文定公挽词 明 · 王鏊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震泽集卷五
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
世方迟至理,天遽夺斯人。
冲漠高难问,烦冤臆少伸。
道从元末敝,文向国初纯。
东里渊源近,天全授受真。
正音惊鸑鷟,恢网漏麒麟。
累踬名逾起,先登气益振。
声华当翰苑,德义重儒绅。
格律唯冲澹,言词自雅驯。
时流皆自邶,古制或先秦
书法颜公逼,诗篇杜老邻。
纶音腾涣汗,碑板照嶙峋。
讲向东朝切,规从后殿谆。
从容天仄听,仁义日前陈。
内外同瞻岳,贤愚但饮醇。
汪洋从挠浊,坚白谢缁磷。
自不惊荣辱,何缘睹喜嗔。
吴山从此重,燕谷镇常春。
在古无苏子,于今有伯淳
閒情多落寞,要路每逡巡。
见说年频引,俄嗟岁在辰。
九重恩绝等,八座望殊伦。
尚未酬公议,宁须秉国均。
公身今可赎,我分昔尤亲。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
上陵行并马,待漏坐联茵。
倡和辞盈帙,招邀醉洽旬。
看花常入夜,玩月或侵晨。
送我清风埭,期公震泽滨。
疏闻心独苦,书至泽犹新。
岂谓终天别,空含两地辛。
玉亭盟已散,板屋迹俱尘。
盛德难为绘,高风不可泯。
儒林谁作传,谁刻垄头珉。
汪舟次史奉使中山 清 · 吴绮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林蕙堂全集卷二十
谕蜀何烦羡马卿,绯骖夹道送君行。
装从南越台前盛,文向东坡海外成。
岛屿岂期才子见,波涛终为圣人平。
独怜异国相思处,万里蓬壶月又生。
三月上进故事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七、《铁庵集》卷四
魏主丕遣太常邢正策权为吴王,吴人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
正入门不下车,张昭曰:「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乎」?
正即下车。
中郎将徐盛愤忿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正盟,不亦辱乎」?
因涕泣横流。
正闻之,谓其徒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云云。)」。
吴遣使如魏。
云云。
魏怒吴任子不至,欲伐之,刘晔曰:「彼上下齐心,阻带江湖,不可制也(《通鉴》)」。
王猛寝疾,秦王坚访以后事。
曰:「晋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愿勿以晋为图」。
坚将伐晋,会群臣议。
左仆射权翼议曰:「晋虽微弱,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未可图也(《通鉴》)」。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善觇人国者不观其形而观其所立。
何以立?
亦曰人而已矣。
国无人焉,亡也。
《春秋》书梁亡者,梁自亡也。
有人焉不能用,又自为乖异,亦亡也。
传载虞不信宫之奇而亡之类是也。
国于江南自吴始,东晋继之。
孙权崎岖一隅之地,当曹瞒父子百万之众,而能虎视中原者,其君臣以明锐俊快自立,虽曰根本浅陋,而临朝斫案,论事上倡下随。
如战赤壁、坞濡须、争荆州,瑜、肃驱于外,昭、雍综于内,精采百倍,非以人立国乎?
中迫于蜀,名与魏和邢正奉魏命至,张昭折之曰「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乎」,徐盛忿之曰「不能出身为国并许洛,而使吾君与正盟,不亦辱乎」,故魏之邢正有「江东将相非久下人」之语,刘晔亦有「上下齐心,不可卒制」之语,可谓善觇吴者矣。
东晋间关疋马之资,当五胡更起迭仆之中,而基本不摇者,其君臣以器局风流自命,虽曰宴安江沱,而猝遇缓急,虽绮绔子弟亦能临戎。
如屯雍丘、至灞上、入关中,导支撑于前,安镇定于后,坚忍自存,非以人立国乎?
焚币却使,终不言和。
苻秦锐于饮江,其臣王猛曰:「晋上下安和,愿勿以为图」。
权翼曰:「晋虽微弱,谢安、桓冲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未可图也」。
苻氏犯之,果有淮淝之败,可谓善觇晋者矣。
以势言之,则吴之小不足敌魏之大,晋之弱不足敌秦之强,而所以能张其小而抗其弱者,则吴之君臣常有忿愤之志,其诡和者暂耳,而曷尝以畏魏自沮哉?
晋之君臣犹有辑睦之志,终世不言和,而曷尝以畏秦自怯哉?
后之立国者亦可以见也。
今戎祸惨矣,所谓江东将相者谁欤?
江表伟人者谁欤?
上下之心齐欤?
内外之心同欤?
西风无数月之期,游魂有荐食之意,要必吾国之君臣上下其心齐同,如吴之忿愤,如晋之辑睦,当怒虏而人交奋,毋誉虏而内自攻,则虽弱必强,虽危必安,愿相与汲汲图之。
镇海寺四首 其三 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二
过去波罗似重听,何来窣堵见新安(章嘉国师深契梵宗兼通汉文向与之言每契禅意丙午尚于此率众梵僧讲经即于其年示寂建塔是寺追思禅聚不胜流阴之感)
不殊调御金刚句,一切有为如是观。
顾文学归吴下 明 · 王世贞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吾念顾元叹,浮名众与同。
舍从弹铗幸,文向斲轮工。
齿发神明外,行藏感慨中。
诸伧未应悉,还汝旧江东
汪辇云 其五 己卯 清 · 蒋士铨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七
都忘异乡感,月与故人圆。
才大求官易,家贫倚妇贤。
品当儒席贵,文向国门悬。
刺上高名重,看题雁塔边。